当前位置:首页 >  信息公开 >  建议提案 >  市政协委员提案 > 

关于衡阳市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第69号提案的答复

来源:总量控制科   发布时间:2017-06-21 11:00

 

衡环复〔20177号(A类)

 

周委员:

您提出的《制定雾霾预警标准,控制学生室外活动》的提案已收悉,现答复如下:

一、我市环境空气质量情况介绍

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,人们越来越关注环境质量问题。2016年,我市共监测环境空气质量366天,优良天数281天,空气优良率为76.8%。全年PM10日均浓度76ug/m3,PM2.5日均浓度52ug/m32015年分别下降10.6%、5.5%,总体环境空气质量趋于稳定。然而经统计,仅春冬两季,轻度以上污染天数就达到65天,占到了全年污染天数的80%,这与来自北方的输入性污染和我市独特的地形条件有很大关系。具体原因分析如下:

一是受北方地区对我市输入性的雾霾影响。北方冷空气带来大量雾霾,尤其是北方集中供暖之后。二是受全国爆发的大范围雾霾影响。我市仅12月轻度以上污染天数就达到了23天,我省其他城市也深受其害。三是受冬春季节静稳天气及地形条件影响。在高空气流及地面均压场作用下,风力及空气湿度小,易形成逆温层,且我市地处盆地,大气污染物扩散能力差。

二、我市空气质量监测及评价分级情况介绍

治霾防霾,监测先行。市委、市政府先后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市环境自动监测站能力建设,将建设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网络作为大气综合整治工作的依托和抓手,从而全面、准确的对我市空气质量状况进行监测和评价。

一是空气质量监测网络化。2015年底,我市已建成18个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。其中:城区6个,县(市)区12个。并已全面完成自动监测全覆盖、监测数据实时传输和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网络化等工作。截至目前,各环境空气自动站运行基本稳定。每天24小时连续采样、监测,每1小时对SO2NO2PM10CO、O3PM2.5等六项污染物监测结果的平均值进行统计。

二是统一的评价体系。依据国家现行的环境空气质量评价体系,以城区空气自动监测站当天实测的SO2NO2PM10CO、O3PM2.5六项空气污染物日均浓度值,换算为空气质量指数(AQI),对我市每日空气质量进行评价,具体分级情况如下:

AQI

空气质量指数级别

空气质量指数类别

对健康的影响

0-50

一级

空气质量令人满意,基本无空气污染

51-100

二级

空气质量可接受,但基本污染物可能对极少数异常敏感人群健康有较弱影响

101-150

三级

轻度污染

易感人群出现症状有轻度加剧,健康人群出现刺激症状

151-200

四级

中度污染

进一步加剧易感人群症状,可能对健康人群心脏、呼吸系统有影响

201-300

五级

重度污染

心脏和肺病患者症状加剧,运动耐受力降低,健康人群普遍出现症状

>300

六级

严重污染

健康人群运动耐受力降低,有明显强烈症状,提前出现某些疾病

三、我市大气污染防治的举措情况介绍

(一)狠抓工业企业大气污染防控。严把源头控制关。全市已暂停审批钢铁、水泥等行业的新增产能项目的环评审批,其他影响环境空气质量的新、改、扩建项目,也严格实行主要污染物排放等量或减量置换。促进重点行业环保设施提质升级。推动电厂超低排放改造和小火电、自备电厂升级改造,加快钢铁、水泥等行业污染综合治理。加大工业企业堆场扬尘控制力度。年底前,全市钢铁、水泥、有色行业企业要全面完成物料堆场规范化整治。

    (二)加快燃煤锅炉整治、淘汰步伐。提高燃煤锅炉环评审批门槛。市城区建成区禁止新建20蒸吨以下燃煤锅炉,其他地区原则上不再新建10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。加快燃煤锅炉淘汰和清洁能源改造进度。2016年共完成112台燃煤小锅炉淘汰和清洁能源改造,2017年底前在全市范围内全面淘汰10蒸吨及以下的燃煤锅炉。推进挥发性有机物治理。完成重点行业VOCs排放现状调查工作,制定重点行业VOCs削减行动计划,年底前,开展有机化工、工业涂装等重点工业行业的挥发性有机物污染综合治理。

(三)深化餐饮油烟及垃圾焚烧污染整治。强化餐饮油烟污染管控,督促餐饮业单位安装高效油烟净化设施,集中整治有油烟污染的占道经营和露天烧烤行为。完善垃圾焚烧监管,在市建成区范围内重点整治焚烧环卫垃圾、农作物秸秆、固体废弃物等违法行为,根除露天焚烧垃圾现象。

(四)控制城区扬尘及机动车排气污染。规范建筑工地管理,推广“高空喷淋降尘系统”, 2016年,集中采购了9台多功能抑尘车实施渣土车专牌管理。安装GPS定位仪,启动了全市渣土车的更新换代工作,并划定渣土车限行区域。促进机动车尾气排放标准和车用成品油质量升级,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辆7795辆

四、我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警情况介绍

(一)制定应急预案,完善工作机制。2015年2月,我市已出台《衡阳市空气重污染应急预案》(以下简称《预案》)。《预案》明确了重污染天气的预警标准、响应措施及各单位职责等。

(二)分级预警,逐级响应。《预案》综合考虑空气重污染发展趋势、持续时间、影响范围等因素,依据空气污染指数将空气重污染预警划分为Ⅲ级、Ⅱ级、Ⅰ级,预警颜色分别为黄色、橙色、红色,Ⅰ级为最高级别,具体如下:

Ⅲ级预警(黄色):经预测,市区未来72小时将持续出现重度污染(200<市区AQI均值≤300)。

Ⅱ级预警(橙色):经预测,市区未来72小时将持续出现严重污染(300<市区AQI均值<500)。

Ⅰ级预警(红色):经预测,市区未来24小时将持续出现特别严重污染(市区AQI均值≥500)。

《预案》从健康防护措施、倡议性污染减排措施、强制性污染减排措施等三方面入手,实行三级响应,Ⅰ级为最高级别响应。

启动Ⅰ级响应时,市教育局组织安排中、小学及幼儿园停课,老人、儿童及易感人群科学防护;启动Ⅱ级、Ⅲ级响应时,老人、儿童及易感人群减少户外活动,市教育局组织中、小学及幼儿园减少课外活动。

 (三)积极开展大气特护期工作。一是提前预警,快速反应。2016年,在环境空气质量还未达到应急响应条件的情况下,衡阳市大气污染防治联席会议办公室2次发布预警通知,要求城区人民政府和相关市直部门及时采取措施,应对雾霾;二是部门联动,措施得当。在环境空气质量预警通知发布后,各有关部门均积极采取措施。市环保局加大了重点加强排气企业巡查频次,市住建部门要求建筑工地在预警期内停止施工,市城管执法部门要求渣土运输车停止运营,市环卫部门加大了城区洒水和喷雾抑尘频次和时间,重污染天气得到有效控制。

五、我市教育系统开展环保教育工作情况

(一)将生态环保教育纳入课堂教学。一是制定系列方案。近年来市教育局先后制定了《2013年衡阳市生态文化教育进课堂行动方案》、《衡阳市中小学养成教育实施方案》、《关于在中小学校开展生态文明教育进课堂的指导意见》等相关文件。二是编写了专门地方教材。根据市绿建办要求编写了小学至高中的《养成教育》,有关于生态环境教育的专题内容10余万字;根据《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2016年工作任务书》要求,编写了小学至高中的《环境教育》纳入地方课程,每学年环境教育课12课时以上,全市环境教育普及率至少达到85%以上。《养成教育》和《环境教育》基本全市中小学生人手一册,各校做到了进课表、进课堂,课堂教学很好地落到了实处。同时,各中小学校教师还结合学科特点,积极将环保教育内容融入到各学科教学中。三是纳入了全市中考。2013年下文,2014年开始,已经将环保知识纳入政治学科的中考范畴。

(二)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环保主题教育实践活动。全市各级各类学校结合“生态环境教育主题月”、世界环境日、世界地球日、植树节等时间节点,积极开展生态文明宣传、环境社团、环境调查或考察、环境知识竞赛、撰写环保小论文等活动。各学校还充分利用综合实践等课程,充分发挥各种资源单位建设的实践基地、青少年活动中心、乡村学校少年宫和素质教育基地的作用,引导学生从我做起,从现在做起,从小事做起,从节约一度电、一张纸、一滴水和爱护每一棵花草树木开始,大力宣扬和开展“光盘行动”,倡导绿色消费、垃圾分类,引导学生践行绿色生活,在全市幼儿园和中小学开展废旧手工制作活动、生态文化知识竞赛及演讲活动,全市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生态意识得到了大大提升。如衡阳市八中积极践行“建设美丽学校”宗旨,在课堂内外深入开展生态环境教育研究和社会实践活动,各年级师生开展了系列环保工作社会调查,写出了多篇专业论文,成效显著,目前,该校已成功注册为“国际生态学校”。

(三)积极开展生态文明校园建设。近几年,市教育局组织开展了批次、多类别的生态文明校园创建活动。一是2017年评选了30所市级“文明校园”。二是开展了四批次的生态文明示范学校创建工作,已成功创建了12所省级、25所市级、47所区县级“生态文明示范学校”。在湖南省组织开展的生态文明教育活动“优秀教学案例”、“优秀社会实践活动成果”的评比中,我市有15件作品获省级奖励。三是积极开展园林式单位创建工作。各中小学校积极申报园林式单位,市一中等19个单位先后被评为省、市园林式单位,创建率达66%。

(四)做好环境保护应急预案。为配合省、市有关部门工作,制定了《衡阳市教育系统大气重污染应急预案》,就预警及环保教育、预警响应责任、预警响应等有关方面作出了规定,切实做好学校师生在恶劣环境下的安全保障工作。制定下发了《关于进一步抓好教育系统环境保护工作的通知》,要求各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和各学校要高度重视环境保护问题,落实足够的人力、财力和相关保障;要扎实工作,做好环境教育保护和环保问题的整改工作;要部门联动,严格追责;要加强宣传,广泛营造全市教育系统良好的环境保护工作氛围。

六、我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警存在的不足

一是应急预案亟待修订。2015年印发的《预案》将最低预警条件设置为未来72小时将持续出现重度污染,但在实际工作中,能达到响应级别的时候不多。根据我市空气质量特点,污染天气中轻度或中度的占绝大多数。故可适当降低响应标准,实现精细化管理。

二是环境保护宣传工作尚待完善。2016年市环保局以“六·五”世界环境日为抓手开展环保宣传教育工作,但宣传教育范围宽、针对性不强;宣传内容多样、过于浅尝辄止。在学校教育方面,市教育局针对我市中小学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环保教育实践活动,但是涉及如何应对重污染天气的校园知识普及活动较少。

六、下一步工作计划

(一)提升应急管理能力,修订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。目前,《衡阳市空气重污染应急预案》正在修订。据了解,《预案》将针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修订:一是增设蓝色响应。计划将重污染天气的预警等级由三个升级为四个,按重污染天气的发展趋势和严重性,对应蓝、黄、橙、红四级预警,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级别划分为IV级、Ⅲ级、Ⅱ级、I级响应,I级为最高级别。届时,可能会将参考其他城市的响应标准,将新增的蓝色预警的响应条件设定为未来24小时出现重度污染AQI(空气质量指数)>200。二是三类举措降低危害。《预案》将更加突出健康防护措施、倡议性污染减排措施、强制性污染减排措施等三方面的响应措施,使《预案》将更加符合我市实际,不断提高环境管理精细化水平。

(二)宣传全方位,重点抓好中小学环保素质教育。完善环保宣传工作制度。制定环保宣传3年工作规划,健全完善新闻宣传工作制度建设,加强与主流媒体、相关部门的沟通衔接,提升环保影响力。环保宣传特色化、系统化。积极推进环保电视公益广告展播,以六五世界环境日为契机,加强水、大气、土壤等专题宣传教育,提高社会各方面环保意识。加大校园宣传雾霾天气健康防护知识力度。利用校园内的宣传栏、LED显示屏、校园广播等多渠道,积极向学生和家长宣传雾霾天气健康防护知识。市城区各中小学及幼儿园应根据各自实际,依据《衡阳市教育系统大气重污染应急预案》,编写校园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,明确预警响应责任,制定预警响应措施。定期组织开展校园重污染天气应急演练。各中小学每年定期模拟重污染天气预警,组织学生佩戴防雾霾口罩,关闭教室门窗,减少室外活动,提高学生应对灾害天气的心理素质等。及时开展督查与通报。市教育局每年定期开展应急演练巡视,特别是春、冬两季,对各中小学的雾霾天气应对情况重点督查,依据《衡阳市教育系统大气重污染应急预案》,对不作为的学校进行通报批评。

感谢您对环境保护工作的关心和支持。

 

 

衡阳市环境保护局

2017年6月19日

 


 

友情链接

主办:衡阳市生态环境局  地址:衡阳市常胜西路20号 技术支持:衡阳市行政审批服务局

联系电话:2892828  邮编:421001  网站标识码:4304000017

网站备案号:湘ICP备10205451号湘公网安备 43040802000074号